針對足部的單車試配 (Bike Fit) 認真鍛鍊的單車手都明白單車試配的必要性。選擇正確尺碼的車架及配件可以減少受傷及提升表現。然而,一般的試配只著重座椅位置、鵝頸長度及鞋碼的位置,對膝部的活動軌跡很少作出全面的控制。 Dr. Andy Pruitt是Specialized的顧問醫生,曾經治療包括岩士唐在內的眾多單車手,於其著作中也強調足部力學的重要性。 下肢關節錯誤排列的問題。人們常說的扁平足就是一例。不要以為扁平足是很個別的情況,其實大部份人也有類似扁平足的寬扁足,其後遺症也可以很嚴重。當足弓的高度在受力的情況下明顯降低,便會產生下肢力學問題。 當足弓下陷時,膝部屈曲的方向會跟腳掌的方向偏離,形成膝內旋。 於踩踏時,膝部向上管(Top Tube) 靠攏。當腳掌受力時,不穩定的足弓會隨之下陷,小腿跟大腿會向入旋轉,引致錯誤的踩踏方式。
髂脛束綜合症(膝外側痛) 單車運動中,較常見的膝痛是髂脛束綜合症。髂脛束是一塊在膝外側連接著盤骨與小腿骨的肌肉筋膜。於伸直膝部的最後二十度左右,它有機會與大腿骨的突出部份產生摩擦。如果足弓下陷而形成膝內旋,這摩擦的力度會加強,形成痛症。 了解更多...
髕股綜合症(前膝痛) 另一種常見的膝痛是髕股綜合症,即是時常提到的軟骨退化。所謂髕股,其實是髕骨(膝蓋)跟股骨(大腿骨)之間的關節。它們的形狀就像火車與火車軌,於膝部屈曲時,膝蓋會於大腿骨的凹槽中滑動。如果這滑動沒有問題的話,兩骨之間的軟骨受力會較平均。但是,足弓下陷引起的膝內旋會令膝蓋移位,形成軟骨過早勞損,久而久之便成為痛症。 了解更多...
髕腱炎 髕腱炎較常見於衝刺形的單車手。比起著重高轉數的爬坡選手,衝刺形的單車手需要較大的力量輸出。而髕腱正是四頭肌用力時將膝部伸直的唯一橋樑!過度訓練固然是炎症的成因之一。但足弓下陷引起的膝內旋會令髕腱的角度改變,導致拉力增加,是痛症背後的潛在因素之一。
長短腳 背痛也是單車手的敵人,而足部力學的影響也會伸延至背部!長短腳是比較明顯的例子。如果長短腳的成因是一邊腿的骨頭較短,那麼置於鞋碼與鞋之間的簡單加高板便可解決問題。但很多時候長短腳的成因並不是真的在於骨頭長短不一,而是因為左右腿關節排列不對稱造成。這種功能性長短腳的處理方法便有點不同。 例如,右腳的足弓下陷幅度比起左腳明顯的話,右腳的足踝關節高度會比左腳低,同時令右膝的外翻角度增大,盤骨也繼而前傾。這樣左右腿累積的分別便會很明顯,形成功能性長短腳。這情況簡單的加高板便不會是最好的治療方法。縱使加高板解決了長短腳的問題,但右腳產生的足弓下陷及膝內旋等等問題也會引起痛症(如膝外側痛)。所以,將雙腳的足弓承托至正常的高度才是最好的辦法,因為它可徹底解決長短腳及其他膝痛等問題。
腰痛及會陰痛 單車手的腰背肌肉對騎乘耐力也很重要。下腰的弧度可以有效地把上半身的力量傳遞至下半身。但足弓下陷引起的膝內旋會令盤骨前傾,破壞下腰弧度的完整性,加重下腰附近肌肉的負擔,形成酸痛。而且,盤骨前傾有機會壓到會陰的血管及神經線,形成痺痛。
亞基里斯腱炎 亞基里斯腱是小腿肌肉連接骨腳跟的筋腱。它是人體最粗的筋腱,可想而知它需要承受多大的拉力。筋腱炎的成因之一可以是訓練過量,但足弓下陷會令腳跟骨角度偏歪,也會令筋腱的拉力增大,加重筋腱的負擔。
前掌痛 鎖踏跟鞋碼總是處於前掌的位置,所以單車手的前掌總是有問題。我們的前掌是由五個蹠骨頭所組成,對於負重是很理想的設計。但是,過多的訓練也會超越其極限,形成關節囊發炎。另外,摩頓氏神經瘤也是常見的痛症。足弓下陷令第三及第四節蹠骨之間的摩擦增加,刺激該處神經末端發炎及發大,形成痛症。力學矯正鞋墊可以減輕蹠骨頭壓力及減少蹠骨之間摩擦,防止痛症。
鞋墊治療的原理 眾多研究證實力學矯正鞋墊能有效治療及預防大多數常見的勞損性/急性痛症。 力學矯正鞋墊跟吸震型鞋墊(如矽膠鞋墊)截然不同。力學矯正鞋墊改變雙腳受力的角度及力度,從而控制足部、膝部、臀部及腰部關節的動作。可以有效改善骨骼的排列,減少關節不正常受力,有助改善關節勞損退化及增強肌肉耐力。 力學矯正鞋墊與其他訂造鞋墊的不同之處 傳統上,治療師相信後足的距下關節是足部最重要的關節。所以傳統的鞋墊只針對後足的控制,務求令偏歪的後跟變回垂直。但是,近年越來越多研究指出"第一趾節"也是關鍵。除了控制後足,中足(足弓的位置)的承托更是不能忽視。力學矯正鞋墊,於處理足部力學上,會同時控制距下關節及第一趾節的活動。特點是於套取足模時,會以手法保持距下關節置中,同時向下按壓第一節蹠骨,控制第一蹠趾關節的活動性。這手法套取的足模,相比壓模或只靠壓力分析造出來的鞋墊,更能確保足弓承托處於最理想的高度及最自然的形態,達致舒適及功能兼備。